中国传媒大学论坛|传媒时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00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课]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国际传播方向考研经验(转帖非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
发表于 2011-8-5 22:5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宋奇,1989年出生,06年考入山东大学化学系,07年转专业至新闻系,2010年考取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国际传播方向硕士,初试成绩398分,其中英语69,政治78,文史125,传播学理论与历史126。复试成绩89分。

一串数字下来,又让我想起来似乎已经过去的考研经历,从出来最终成绩到现在也有两个多月了吧,忙着毕业,忙着留恋山大,一直没有整理自己的足迹。暑假有了心情,回头想想自己的过去,写出这篇经验,希望对准备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有所助益。文史应该适用中传所有专业,传播学专业课当然只对考传播的同学可能有些帮助。英语和政治网上有很多的经验之谈,这里并不详细说。关于选学校,关于复试,也会有所涉及。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学习各人有各人的路径,并无一定之规,但我相信只要专注和努力,考研并不是很难完成的事情。回首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而已。

另外,声明一下,下文所指的“专业课”即是“传播学理论与历史”,“文史”即是“新闻传播学综合考试”,这里采用了在下比较熟悉的称呼,望大家见谅。

我的经验里推荐了一些资料,基本上是中华传媒网出的。鄙人和该单位没有任何关系,而且痛恶其资料的昂贵。但相对于现在网上满天飞的各类笔记、资料,我还是建议买他的,毕竟相对来说更“官方”一些,而且书看起来比手写的笔记更舒服。文中提到的《传播学精编》全称《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 传播学最新修订本》,《文史精要》全称《文史综合考试考研复习精要》,《考前五十题》全称《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重点热点难点50题透析(最新修订版)》。真题大家各找各的路,一定要收集到,而且越全越好。
2#楼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22:50:56 | 只看该作者
1,时间安排、心理调试

复习考研当然是越早越好,越早时间约充足,会更保险一些。如果做一个大致的时间表的话,是4—8月中旬第一轮,8月中旬—11月中旬第二轮,11月中旬—1月考研第三轮。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第二轮。这一部分先针对中传传播学专业考生大致说一下每个阶段学习的内容,到下一部分再说具体的学习方法。

1.1, 第一轮

第一轮主要看英语和专业课。英语是那种只要你保证了一定的水平,就是稍微放松一两个月也没有问题的学科。上半年把基础打好了,下半年就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来看其他科目。文史和政治都是要大量背诵的,早看了也会忘,所以不推荐这个阶段开始,没有必要。传播学专业课开始早一点比较好,中传现在出题越来越灵活,专业课阅读面广一些有好处。

09年上半年学校安排实习,我实习了一个月就跑回学校,开始背单词。刚开始效率比较低,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杂事,进度缓慢,但一直在坚持。英语是背单词、做模拟题、进行单项训练(主要是阅读理解),专业课刚开始并没有专门针对中传的考研必读书目来看,而是先行扩展了一些书,随后开始按照书目看。重点看的是《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和《传播学史》。第一阶段最好把必读书目四本书都看完,详细的笔记一遍。但事实上很难达到这种理想状态,我自己就是拖到9月份才看完胡正荣和段鹏的。不过这也无所谓,不会有大的影响。

这一阶段时间比效率重要,要保证一定量的时间投入,主要是坚持看书,最好通过这一阶段能静下心来,不会在自习室里坐卧不安,否则到了二三阶段会比较头疼自己的学习状态不安稳的问题。时间上没有硬性的要求,时间分配上英语和专业课各半。

另外,特别要强调的是,这一阶段要拿出一些时间来阅读新闻评论,并尝试着写政论文。最好坚持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一篇,坚持一段时间,对写政论文会很有帮助。政论文占50分,比例不小,而且下半年不会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这项工作。具体方法随后再说。

1.2第二轮

第二轮是最重要的阶段,全面铺开各科的学习,总的要求是“全面”、“细致”。一定不能有遗漏的知识点,在专业课和文史上尤其要重视这一点。文史就那么些东西,出了快二十年了,结果是重点依然重点,不那么重要的地方越出越偏,要拿高分,就要全面撒网。专业课也有点这样的趋势,我考试时第一个名词解释就是“杜威”,有个同学复习时没注意,就很惨。要把所有可能涉及大纲的都背下来,有备无患。

我的时间安排大致是:专业课35%,文史25%,政治25%,英语15%,这并不是很科学,最起码英语的比例该更高一些,政治可以适当降低。每天基本上是白天背东西、晚上看书、做题。因为白天背诵效率更高一些,感觉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背诵中度过的。脑子很累,但没办法,只有坚持。

每天的时间安排是8:00—12:00,2:00—5:00,6:00—10:30,但这也只是理想状态下,很多时候达不到这个要求,而且复习中间我会出来散步休息,这对提高效率很有帮助。保证效率比保证时间更重要。

在这个阶段,我安排自己每个星期五晚上放假,去玩游戏。(呵呵,毕竟是男生)所有课都逃,所以基本上除了一个晚上之外我都在自习室。这也不太科学,实际上大家可以安排两到三个半天休息,我那样就搞得自己很压抑,有两到三个半天的休息时间可以让精神始终比较振奋。

1.3 第三轮

第三轮是冲刺。这个阶段我明显加大了休息的力度,每天都七点半左右起床,中午十二点休息,快速吃饭后睡午觉,要睡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所以下午最早也得两点半进自习室。晚上十点半结束,回宿舍不到十一点就睡了。一天下来得睡差不多十个小时。但这样的结果是每天我的效率超高,感觉比第二阶段有50%的提升,就是一看书就很兴奋,一离开书就困的样子。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冲刺时的精神状态,需要在比较大的精神压力和专注的态度条件下才能实现,强烈推荐大家到时候能保证这样的状态。

这段时间文史占用的时间增加,专业课和保持不变,政治有所下降。开始进行各种考前准备,比如练习英语作文、做模拟题。必须要提的是,做模拟题很重要,尤其是对文史和专业课而言更是如此。我花了170块钱从中华传媒网买了文史、专业课各三套试卷(当时肉疼的不行,但没办法啊),在最后练习的时候发挥了作用。因为一直在背诵、长时间不做题,乍一做题感觉很生疏,两三个小时下来,很累。练习几次就好了。

1.4 心理调整

关于考研的心理调整。心理状态对考研很重要,调整心理的终极目标是“平稳”,保证一个不犹豫、不放弃、不怀疑的心态对考研有莫大的帮助。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做法是无视考研之外的一切事情。考研期间我的作业和考试都是由我女朋友完成的,点名的课由一个兄弟替我去上(他们都保研了),这保证了我可以专心看书,不必分心其他事情。虽然有的同学不一定能做到这样,但还是要想方设法把日常生活中的杂事都排除在外,一心一意应对考研。一边找工作一边考研,一边考公务员一边考研,也不是肯定失败,但失败的几率会大幅度增加。

而且,在考研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自信心不丢失。怀疑自己会给自己增添很多毫无必要的心理障碍,每个人在考研过程中都会犯很多错误,出很多纰漏,考研本来就不像高考那样要求你尽善尽美,知识掌握的无可挑剔。我有好几个同学考前或考后哭了鼻子,觉得毫无希望,但最后还是考上了。只要够扎实、够努力,够专注,我相信考中传是比较简单的。
3#楼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22:51:22 | 只看该作者
2 专业课(传播学理论与历史)

专业课虽然和文史总分一样,但显然这门课是最重要的。这门课的标准配备是四本必读书,一份比较好的、全面的传播学笔记,《传播学精编》(我不是做广告,但这本书确实不错,虽然死贵),《新闻传播学考前五十题》(想说的话同上一本),历年真题(很重要,近几年的比较难找,打破脑袋也要找到),几套比较像样的模拟题,一些论文(传播学精编每一章后面都有参考论文,挑其中一些下载、打印出来)。

参考配备是一些扩展书籍:《传播学简史》(马特拉的,帮助接触批判学派)、《大众传播模式论》(模式很重要,看完这本书,模式你就没问题了)、《传播学引论》(看着玩的,不能当主要参考书)、《传播学教程》(这本不错)、《人类传播理论》(小约翰的,变态,不好看)、《传播学是什么》(入门的时候快速看一下)

我的建议是针对中传的特点进行准备,市面上有卖的针对所有学校新闻传播学考研的书,很厚一本,我不建议买,觉得针对性不强。上面提到的书在中华传媒网上有卖的,或者淘旧书,因为传播学精编和五十题都不会改版,年年一样。参考配备的那些书第一阶段看,如果第一阶段没时间的话完全可以放弃,或者只看其中一两本。模式论那本比较好,李彬的引论可以学习学累了当小说读,其他的不看也罢。

下面详细说一下这门课的复习过程。

2.1 第一轮

第一轮要完成基础性工作,就是看完四本书并详细笔记之。自己的笔记在第二轮不一定看,主要是为了帮助自己的理解。虽然背诵是根,但如果你对课本讲的东西理解不深刻,背诵起来难度会加大。

四本书中,最重要的是《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因为是美国式的思维方式,结构比较散,第一次如果看不出什么东西的话就再看一遍,这本书写的是相当好的。大家要注意里面可能会被忽视的内容,如新闻的社会建构,我看的七八本教材中就这本书讲的最好,但当时复习两遍都没注意,直到第三轮才发现。KATHY有专门针对这本书的笔记,做的比较到位,大家搜一下,不用花钱,应该能下载的到。看完每一章最好能思考一下课后的问题,这对养成传播学思维方式很有助益。

《传播学史》也很重要。有同学说看这本书看不出什么东西,实际上对我们考研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就好比秕谷里面的金子,不好找,但找到了很有用。其实,笔记这本书就是把里面所有你觉得是理论性的东西全都抄下来,很厚的一本书,抄完不过十几页稿纸,因为这样的内容不多。整理下来之后背就可以了。前面我提到今年考得杜威,你看了这本书,把不同地方提到的杜威在学术上的贡献放在一起就是满分了。而且,今年考得杜威,谁知道明年会不会考西梅尔、弗洛伊德甚至罗伯特维纳呢?这都是平时不太重视、大纲里比较偏僻的,但考到了谁都没话说。所以,看这本书一定要全面,本来整理出来就没多少东西,要全背下来。重要人物更是要烂熟于心,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一个名词解释你按简答来写,肯定一分不会丢。(记得当时我暑假里看这本书,夜里睡觉都梦见拉扎斯菲尔德了,晕)

《传播学总论》这本对整个传播学学科覆盖的挺全面,至少对考中传有比较大的价值。简答、名词解释,你以这本书上的内容为主答题肯定不会错,谁让这是中传副校长写的呢。详细笔记这本书比较麻烦,最好能下载到笔记。或者比较晚看着本书,到九月份看,一边看这本一边看笔记或《传播学精编》,然后把书上有、笔记上没有的增添到笔记上,这样省事些。这本书内容有些繁琐,但比段鹏那本还好些,尽量都背诵下来吧,比如关于受众的五种理论,这样的也不要忽略。不笔记,直接拿着课本背也可以,这本书什么该背什么不用背一眼即知,不需要太多提炼,可以做为重点背诵的一本。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比较烦,内容庞杂且与其他几本书不一致,同一个理论他论述的角度和其他书就有区别(和总论区别较小,因为总论里有些部分本来就是段写的),讲的特别细,有些东西不可能考,比如传播学研究的角度,好像有七八个之多,背诵这些花了很多精力。我建议不要以这本书为主,看一遍,把笔记没有、课本有的增添到笔记上即可。

第一轮能把这四本看完就很不容易了,看不完的话可以延后,但开始背笔记的时间不要拖,最好9月份开始背笔记,一边背笔记一边看书也可。多看几本书可以加深对传播学的理解,对后面的复习有好处。(此处笔记为针对大纲的、完整、系统的笔记,不是某一本书的笔记。)

2.2 第二轮

第二轮,关键词“背”!以笔记为主,背诵笔记。我建议这一轮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背诵完整的、系统的笔记(可以自己做也可以买),辅之以第一阶段的课本笔记,一边背一边将两者不同的地方融合在一起。比如笔记《传播学史》的内容肯定比一般的资料要全面,这就需要大家在这个阶段背完、攻克。另外,《大众传播模式论》里面关于模式的内容、《基础、框架与外延》中一些其他地方没有提到的知识,都是如此。而《起源方法与应用》和《传播学总论》,我建议大家从头到尾背一遍。最好是笔记背一单元,这一单元对应的起源和总论上的那个单元也要背完,这样的话基础会比较扎实,答题的时候脑子里有足够的东西。(比如笔记你背到了受众理论,那同时把总论和起源上关于受众的那一章也背一遍)因为背诵了肯定会忘记一部分,背五份知识可能会忘一份,只剩四份,但你背十份知识,忘了一份还有九份。根据我的经验,不是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而是肯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推荐大家还是要多背,多看,多多益善。只背诵一份笔记的话会比较危险。

将笔记从头到尾背诵个两三遍,第一阶段结束,开始第二阶段,转而背诵《传播学精编》。不同的笔记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关于批判学派,内容差异不小,多背诵几本可以从不同角度答题。名次解释用哪个都差不多,这主要是为了应对简答题。我记得英国的文化研究学派,我看的笔记和《传播学精编》上差异之大,让我几乎认不出是同一派理论。《传播学精编》这本书做的很好,知识点全面且准确。如果不好买笔记的话,第二轮开始直接背这个也可以,就是稍微单薄了点,按照我这个方法来的话知识点掌握的更充分,但时间会比较紧,日程安排很满。时间不是太充足的同学可以直接背精编,背好了,专业课也可以考得不错。

我的建议是白天背诵,因为白天效率高,晚上可以看英语和政治,或者做题。背诵方法按个人习惯来,基本要求是专注。经常回顾背诵的内容效果更好,比如每次背诵,三分之一的时间回顾昨天背的,三分之二背诵今天的,然后每隔五天留出一天的时间将前五天的内容总的回顾一遍,这种波浪式前进的方法可以加深印象。完整背完一本笔记而不回顾的话很容易背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这让人很难受,而且对自信心的打击很大。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文史的复习。

另外,在背诵期间,我建议留一些时间看论文。中传最近几年出题越来越灵活,特别是问答题,这导致专业课得分不高。看些论文对回答这种类型的题非常有帮助,比如,好像是中传吧,曾经出过一个题,问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这个题如果你看了陈力丹那篇相当知名的论文,肯定回答的很全面。另外,留心一些大事,自己思考一下从传播学的角度如何分析,不需要整理成文字,但到了考场、看到题目可以保证你不慌,心理稳定。

2.3第三轮,

第三轮是冲刺的时刻。这段时间要直面考试做有针对性的准备。背诵,一天都不能停,专业课这东西,放下书就忘,所以每天还要看、要背,继续以《传播学精编》为主。同时,不能只背诵了,要对照大纲找遗漏的地方。必须保证大纲提到的所有东西都见过,都知道是什么,而且有话可说,知识体系中决不能有硬伤,否则万一遇上就玩完而了。

《新闻传播学考前五十题》针对中传的大纲,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这里讲的比较全,比如健康传播,比如媒介融合,这本要看一遍,不需要背或者笔记,但对每一节的内容都理解到位,知道作者的主要观点和主要论据。

批判学派容易被忽视,要多拿出些时间来看,现在还比较流行考些批判的东西。这一块理论比较多,我建议大家能扩展就扩展,李彬的引论有不少关于这个的,和传播学有关系的都了解到,有备无患。

真题,要拿出来看,一边看一边仔细揣摩答案,看人家是怎么回答、怎么思考的,学习答题方式,甚至可以把以前的真题答案背一遍,说不定就撞上再考一遍的呢。这一点非常重要。最近几年的真题不太好找,但是即使花钱也要买到。在这上面花时间越多越好。

模拟题要做,弄三套题,考前十几天每四五天一套,严格按照考研时间答题。这对调整考试状态非常非常重要!做第一套题时甚至连坚持下来都不容易,但做两次就好了。这一点适用于文史和专业课。我当时买的中华传媒网的《最后三套题》,花了一百七十两银子,死贵死贵,但不得不承认对调整状态有效果,虽然根本没有一个题能预测到考试题目。
4#楼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22:51:41 | 只看该作者
3 文史(新闻传播学综合考试)

文史不必分几轮,这门课标准配备是一份完整的笔记、《文史精要》、《文史要览》、历年真题、几套像样的模拟题、一些比较上档次的新闻评论。在时间安排上,九月份开始背,先背笔记,到十一月中下旬后开始背真题,背到十二月中旬后看古文。后面两个阶段同时也要继续背笔记,不能丢。文史要多背几遍,一次次反复,来个四五次就差不多。

首先,要声明的是不用背《文史要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看后面的古文,前面的内容庞杂不堪,根本不要看,手中有本比较好的笔记(这个到处都下载的到)就完全可以代替了。我复习时先背诵笔记,再背诵《文史精要》,后来发现大同小异,实际上定准一本笔记,从头背到尾即可,个人推荐的是《文史精要》。当然,精益求精的同学可以对照《文史要览》将所有可能考到的东西都整理到笔记上,在我有限的视野内还没有发现完美的、非常非常完整的笔记。这项工作我当时进行了一段时间,仅推荐给时间比较充足的童鞋。

一般而言,历年文史重复的比例很大,所以《文史精要》上的历年考试频率很重要,根据这项数据大家可以分配不同的精力。有些条目只可能考名词解释,有些可能考简答甚至问答,在背的过程中要留心不同条目的特点。比如线索性的,历代的土地制度,就一定要全方位背诵,尽量将背景、要求、影响等等全都背下来。少数民族文学最多考个名词解释,所以《文史精要》上的内容足够了,但历代赋税制度考问答的可能性不小,所以要到《文史要览》上看,补充精编上不足的。

真题要专门看,要全部背下来!背真题非常重要,中传历年文史考试重复的都有不少。而且要拿出比较大的精力揣摩题目和答案,研究不同类型题目的答题方式。网上有些这方面的经验,大家可以在复习一段时间之后找来看看。

具体的背诵过程同专业课的波浪式方法,不再详述。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年,尤其是10年考研的题目,透露出的讯息是重复开始减少,特别是名词解释、简答这种,所以背诵一定要全面,没考过的、考试频率低的、偏僻的,都要背到,不留死角,才能不留遗憾。到了考场上看到似曾相识却无言以对的题目是最痛苦的了。

古文很多同学都不看,我的建议是看一看比较好,看了就多一些拿分的机会。把标点全都背下来会特别痛苦,我尝试过,但没坚持下来。好在今年的就没考标点,祈祷以后也不要考了吧。最好能够仔细通一遍,看的过程中留心比较重要的字和词。这项工作做好要花费非常非常巨大的精力,所以我觉得点到即止,在最后冲刺的阶段拿出很多精力对付这个得不偿失。古文今年第一次考了以前考过的题目,大家中学就学过的《报任安书》,不知以后会不会再重复。

然后,政论文,政论文考得是基本功:文字功底、分析问题的功底,所以这项动作最好早些开始。很多同学不重视这一部分,直到最后考试还模模糊糊,丢分都不知道丢在哪里。从阁下看到这篇经验开始,坚持看南方周末和人民网人民时评,不但看,而且分析评论的逻辑线索、学习评论的表达方式。然后每个星期或者每两个星期写一篇新闻评论,写完后分析自己的逻辑和表达,最好能找出不足。坚持两个月,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我不建议看以前中传流传出来的、考场上写的政论文,因为整体水平比较低,即使是例文也不高,毕竟中传考生和南周主笔的水平还有差距。这项工作进行一段时间后,到复习最紧张的时候可以停止,到考试前把以前收集的文章和自己的文章拿出来看一下即可,最好能写一到两篇找感觉。当然作文是个慢功夫,而且对以前的积累要求比较高,所以想要冲击高分很难。上述那些是为了不要犯低级错误、保证不会失分太多就好了。尤其一点,不要反党反人民,今年的题目是领导干部读书,如果你把党的干部说成天下乌鸦一般黑,写的再好中传也不敢要你的。南方周末的评论已经是底线了,大家好自为之。
5#楼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22:51:56 | 只看该作者
4 英语

上半年我看英语的时间比较多,下半年就很少,结果为自己的托大付出了代价。下半年英语占用的时间可以稍有下降,很多需要临时背、临时突击的东西要看,肯定冲击英语的地位,但英语不能丢,不能放。这方面的考研经验非常多,大家可以看更成功的考生的经验。我就根据自己的情况谈些教训,希望大家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单词最好在九月之前背完,而且最好在九月之前能将单词背诵三遍。我自己的进度是第一遍两个月,第二遍两个星期,第三遍三天,总之就是速度越来越快。但到了下半年我就将单词完全扔到一边,过了两个月发现前面的功夫都白费了,看了还是不认识。所以背完单词后最好能过几天就回头看一看,大致略一下对唤醒沉睡记忆有好处。

模拟题我胡乱买了一些,也都没怎么认真做。唯一从头做到尾的是新东方的《阅读理解高分进阶120篇》,不过也没觉得特别好,估计和星火什么的差别不大。模拟题我只进行专项训练,有整套的卷子也是只做某个题型。

有种说法是“真题做三遍,至少考七十”,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做英语真题不记得答案的话,多做几遍有好处。就怕做到第二遍时还没看题,就知道选什么了,那样再做就没意义了。做真题前把最近三年的题目留下不要做,留到考试前找状态用。真题的效果好过所有模拟题。而且,只做考研英语改革之后的真题,改革前的太简单,没必要做。、

特别要提的一点,不能相信辅导班的话!!我没报英语辅导班,但看了一个同学的笔记。他的笔记上非常清楚地写着““通知”这种文体今年不会考,大家不用准备”,结果!!今年的小作文就是通知。我回头查了一下,说这句话的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北京地区英语阅卷组组长,由此可见,辅导班可能有他的益处,但不可全信。还是自己准备全面一下比较好。

考得不好,也就不多说了,大家找高人指点吧。
6#楼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22:52:10 | 只看该作者
5 政治

政治我报了个全程辅导班,感觉冲刺、点题还是有效果的,强化班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每次上课都搞得很累,效果一般。

这门课资料丰富,方法也很全,大家自己去看吧,我考的一般,没什么特别的经验也没什么特别的教训,平淡而已。
7#楼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22:59:42 | 只看该作者
6 复试

中传的复试相对而言是比较简单的,一般来说不怎么刷人(主要针对新闻、传播两个专业,其他不了解),但还是要准备,不然说不定就碰上倒霉的。复试分英语面试、专业面试、专业笔试三个阶段,各占10%、50%、40%的比重,有一科不及格就没有录取资格,所以拼了老命也要每科过60。三科我的成绩分别是英语面试70,专业面试90.,专业笔试91,加权后总分89。

中传在传播学基础理论、传播学应用方法上老师比较多,考的人也比较多,我考的国际传播这个方向只有两个老师,老大陈卫星,牛人,老二李智,年轻人。去年我的方向好像是要了十三个(13还是14?记不清了),今年进复试的八个,我知道有一个被刷的,其他人没联系,就不知道了。一年之间,缩了一倍,世事无常,杯具啊。

6.1 注意事项

中传复试拖的时间很长,我和几个同学都在北京住了六七天。在这期间一定一定要注意不能丢东西。在报名前我见到一个小姑娘身份证找不到,哭的惨烈。因为时间长,丢东西的可能性会增大。另外,住的地方不用担心,找师哥师姐在中传旁边帮忙租个房子还是很容易的。吃的问题在中传旁边随便解决一下就好。

去北京前,我的方向(“国际传播”)列了四本必读书,我看了其中国内的两本教材,陈卫星的专著和翻译的那本都没怎么看。上一届师姐明确告诉我很少问专业问题,一般就是聊两句就过去了。而且我自己也是出来初试成绩后就不想专注看书,所以准备的不怎么充分。我建议大家还是好好看一下比较好,说不定就会问很多专业问题。我在面试上就差点杯具了,这个随后说。

具体到国传方向的四本书,国内的两本教材都比较简单,建议仔细看,做一下笔记。剩下的两本估计一时半会也看不大懂,看一下,知道里面的一些观点即可,要是你都理解的很深刻了,去上硕士也没什么意思了,所以老师不会问特别深刻的问题。这个我个人感觉应该也适用于其他方向。

6.2 英语口试

不记得中传的具体时间安排了,从英语开始吧。英语口试是你坐在两个老师面前,给你放一段听力,放完后两个老师问你几个问题,然后再找个话题随便讨论一下。讨论的问题难度不定,是老师在题库中抽题,有的同学摊上了“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甚至“媒介的权力”这种变态题目。我的听力是“园艺的发展史”,老师也没再抽题,讨论时直接问了我一些关于园艺的问题。

英语口试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紧张,因为可能很少有童鞋以前有机会参加这种严肃的英语交流场合。我自忖还属于脸皮比较厚、心理素质比较好的那种,结果英语听力一响,看着面前直勾勾盯着你的两个老师,还是会情不自禁的紧张。听力后老师问的第一个问题,她说了两遍我都没听懂(后来和同学们交流,原来大家有说“sorry”或“pardon”的时候),就卡壳了。提问题的老太太不再重复,只用“悲悯”的眼神看着我,还是另一个年轻一些的老师又重复了一遍,我才听懂。稀里哗啦一通乱说,出来了。很影响心情。后来交流一下,其实大家说的都不好。

6.3 专业课笔试

专业课笔试。我建议大家去北京时带着一套完整的笔记,因为时间比较长,还有几个晚上能看书。专业课笔试有针对整个传播学的,也有专门针对国际传播的,后面两个选作和必读书中的《国际传播学》有些关系,简答(名解?记不清了)有个题是“法兰克福学派”。初试完不再看笔记的话答起来会比较困难,估计都忘得差不多了。

6.4 专业课面试

专业课面试是最后一科,面完就可以回家啦!(哈哈,写完这个俺也可以回家啦)我面试的时候有五个老师,考生按分数从高往低排,高的先进。不同于师姐所说的是,问我的问题全是专业课!主要是陈卫星和一个半老徐娘问得我,很奇怪李智一直没怎么说话,自我安慰是可能陈卫星对我感兴趣,他就知趣不发言了吧,嘿嘿。

我被问到了“为什么考国际传播”、“为什么传播一定是国际化的”、“说说以前的实习经历”、“对山东新闻市场的看法”、“说一下对妖魔化中国理论的理解”、“国际传播对我的生活有什么直接影响”、“看过马特拉的哪些书”、“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问到后来,大家都安静了,陈卫星问:“还有问题吗?”这时那个徐娘竟然说:“我再来问一个吧,你为什么考这么高的分?”!!无语…

其他同学有的问到了科研设想上的内容,有的被问到了:“为什么山东考生这么多?”有的被问到:“你们学校来中传交流的***,你认识吗?他上过我的课…”云云,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在我面试期间,陈卫星电话来了,他就跑出去接电话,这个动作让我一愣,然后继续说。他回来后继续发短信,这让我很别扭,但依然只能继续。据说还有面试时睡觉的老师,从头至尾都不抬头,一直趴在桌子上睡。我的建议是遇见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慌、不要急,不代表老师不重视你这个学生,而是老师不重视所有的学生。心平气和地说你的,就没事。

面试完,所有考试就都结束啦,可以解放了,剩下的,司命之所属,听天命即可。





以前有个关于选择学校的建议,放在后面,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8#楼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23:00:01 | 只看该作者
7 选择学校

关于学校的选择,我的建议是越早定越好,不同学校的参考书目和复习重点还是有差异的,最好暑假就有明确的目标,然后开始按照所考学校的要求看书。新闻传播学,首选的当然是北大、清华、人大和复旦,中传也勉强可算作第一集团(有名校情结在里面,呵呵)。当初我不是没想过清华和北大,我所处的学校,每年都有报考的,但成功率不高,经常有师哥师姐要考两年。而且他们往往是复试被刷,再怎么准备都有没处说理的感觉。我自忖特别希望一次成功,所以选择了更保险的中传。

一般而言,北大新闻学院因为老师大部分是搞其他学科研究的转过来的,如国际关系、文化交流甚至哲学,又没有参考书目,所以他的题目涉及范围也很广,需要看很多的书,难度比较大。这样的话师哥师姐的考研经验就尤为重要,看他们看哪些书,怎样复习的,这些路径很有价值。我没考,就不多嘴啦。北大新闻学院在研究上比不过前面所说的第一集团的其他四个学校,但身处北大,学习资源和以后就业的校友资源要比其他学校更丰富一些。

清华大学本来是我最想考的学校,清华的新闻最近发展又快又好,来了很多好学者,我一直仰慕的郭镇之就从中传跑到了清华。大家市面上常见清华翻译的外国教材,也能说明一定问题。个人观点,认为清华新闻是现在国内最好的。但清华以前刷人很厉害,有时候会有进复试7个,只要一个的情况。我之前有两个很熟的师哥考,头一年都挂了。我不想再来一年,就放弃清华。但话说回来,世事无常,今年清华扩招,进复试后刷人很少,反而是中传缩招,我那个方向录取的人数不到去年一半,令人闻之流涕啊。

人大,有些说法说人大招生比较黑,这个具体内幕我不是很了解。但我觉得如果一个考生的能量都直接影响人大的招生了,那这个学生也别去人大了,直接出国得了。而且人大也不会自贬身价到路人皆知的程度。所以对这些我都不太相信。我的本科同学有五个保送到人大的,他们也并不是特别有关系那种。但是人大初试对新闻的要求比较高,考传播的同学同时还要考新闻,这一点为我不喜,所以就没考虑人大。

复旦,因为不想去南方,不太关注,知道他的传播学全国第一,应该很好,但难度也会比较大。其他的,如浙大、武大,浙大有老邵坐镇,武大号称研究生流水线,招的多,整体水平也还不错,都各有特色。

我是大概五月份决定考中国传媒大学,在那之后基本没有反复,一心准备。如果准备考那四所名校的话,更需要及早做出决定,认清利弊,然后专心学习,在选学校上花费太多时间不值得。就研究生就业来说,比较靠前的这几所大学差别不大。除非有特别强烈的名校情结,或者想去北大做团委书记然后力争做党的第N代接班人,那只能选择北大。如果就是为了以后在社会上好混一些,那我认为选择学校还是保险之上,毕竟再来一年的话心理和经济成本很高,会比较煎熬。从这个角度来说,中传是个不错的选择:专业实力比较强,在新闻传播领域有影响力,不是很难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0898-66661599    站长联系QQ:7123767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jtche.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传媒大学论坛 ( 渝ICP备17000839号-4 )

GMT+8, 2024-5-5 09:45 , Processed in 0.2618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校园招聘信息

© 2001-2020 中国传媒大学论坛校园招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